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游戏频道 > 网页游戏 > 游戏资讯 > 正文返回列表页

“绳索”与“链接”:《死亡搁浅》的玩法解构(3)

编辑:瑞安网 来源:新浪游戏 发表时间:2019-12-15 17:42 人气 | 查看所有评论

导语:导语:在上面说的单人以及联网系统的驱动下,如果玩家按着运作流程一直下去,将会得到奖赏或者说收益,这个收益在游戏里变得很单纯——赞。小岛给这个“赞”设定了一整套理论来匹配世界观,从“赞激素”到“缺乏和

导语:在上面说的单人以及联网系统的驱动下,如果玩家按着运作流程一直下去,将会得到奖赏或者说收益,这个收益在游戏里变得很单纯——赞。小岛给这个“赞”设定了一整套理论来匹配世界观,从“赞激素”到“缺乏和成瘾”

  在上面说的单人以及联网系统的驱动下,如果玩家按着运作流程一直下去,将会得到奖赏或者说收益,这个收益在游戏里变得很单纯——赞。小岛给这个“赞”设定了一整套理论来匹配世界观,从“赞激素”到“缺乏和成瘾”诞生的孤立和米尔人。这个赞对于Sam而言也许作用就是于此,而对于玩家而言则完全不同,因为收到的赞绝大部分是来自于其他玩家,那么这个“赞”就携带着现实社会的属性,玩家自己所感受的反馈也是由于这些属性。

“绳索”与“链接”:《死亡搁浅》的玩法解构

  玩家们反复研究最优路线的原因,更多是提高自己送货的效率,而不是冲着点赞数去的。

  玩家们身处空旷大地,独身一人前进,音乐响起,偶尔发出没有回应的喊话,感受到的更多的只是孤独。

  但是当玩家看到显示屏左侧一排绿色的“有人走过了你修的路”、“有人走过了你走的路”时,会有一种平静的温暖和满足感,这是“赞”给玩家最直接的感受。

  对于玩家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一种低层面的思考,目的性更强同时也将玩家的追求姿态压到更低。有研究理论认为,修行和禁欲能让人快乐的根本原因在于,降低了人个体的耐受性阈值。在《死亡搁浅》里,玩家必定要间断性踏上的孤独的开拓者旅途,去完成第一次“通关解”的过程就是一种修行的体验。速度一定不会快,节奏一定不会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第一次开拓新地点的路上遇到BT时,永远都不会是慌乱和紧张。当整个旅途中,玩家处于一种平静,心神安宁的状态时,恰到好处的刷新出线上玩家的点赞,这种不大但是十分实在的认同和肯定,是对玩家最有效的回馈。

“绳索”与“链接”:《死亡搁浅》的玩法解构 “绳索”与“链接”:《死亡搁浅》的玩法解构

  关于多巴胺和内啡肽的研究,我不是专业人员,也只是拜读过一些文章,但在玩家看到点赞,发现原来自己设计的路线,被其他玩家欣赏,心中泛起的简单的满足,并转身继续投身孤独之旅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足够温暖人心的成就感之旅,而绝非快感之旅。换个层面来说,《死亡搁浅》整个游戏的过程中,尤其在漫长的送货路途中,玩家都保持着一种心神的宁静,对自己的选择认可,自信面对未知的前方,也许此时的玩家,内啡肽的分泌会有着较高的水平。

  因为这个简单的“赞”,《死亡搁浅》的gameplay成为了在绝望世界下的一场温暖故事。我不知道这种对“点赞系统”极其精准的掌控是不是出于小岛本人的想法,但我觉得,把《死亡搁浅》叫做“成就感游戏”,更甚者“内啡肽游戏”是不是可以恰当展现游戏带给玩家的心境呢?

  结

  从看到游戏媒体评论的开始,我就有着一种“小岛式社会实验”的想法,以我现在的游玩体验下来,我觉得我的想法获得了验证。我无法知道小岛监督的心里想的是什么,也无法知道小岛是否真的有考虑做这样的实验,实验的目的又是什么。但是《死亡搁浅》从很多方面上,除了成为出色游戏的之外,还成为了一个有着研究意义的“连接”样本,这个“连接”可以包含着更多的意义,可以是很实际的,可以是小岛所想的,也可以是从结果中孵化的全新意义。

  《死亡搁浅》除了游戏本身之外,还有着另一重“灵魂”。这正是它带给我的,不同于其他游戏游玩下来的深切感受。

“绳索”与“链接”:《死亡搁浅》的玩法解构

  来源:机核

健康游戏忠告 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 提示:本站为防止低俗内容出现,用户发表的评论及上传游戏需本站审核后才能显示出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