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游戏频道 > 网络游戏 > 人物专访 > 正文返回列表页

从第一代互联网码农到研发第一代协作机器人

编辑:瑞安网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2020-11-08 07:56 人气 | 查看所有评论

导语:图为: 闵华松(中)指导学生使用机器人(摄影 谢晓丽) 书法机器人手持毛笔,沾墨挥毫;单臂机器人听到语音,精准取物;双臂机器人自主学习,仿人动作……走进武汉科技大学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研究院,功能各异的机器人各显神通,令人大开眼界。 该研究院的

导语:图为: 闵华松(中)指导学生使用机器人(摄影 谢晓丽) 书法机器人手持毛笔,沾墨挥毫;单臂机器人听到语音,精准取物;双臂机器人自主学习,仿人动作……走进武汉科技大学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研究院,功能各异的机器人各显神通,令人大开眼界。 该研究院的

图为:闵华松(中)指导学生使用机器人(摄影 谢晓丽)

  书法机器人手持毛笔,沾墨挥毫;单臂机器人听到语音,精准取物;双臂机器人自主学习,仿人动作……走进武汉科技大学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研究院,功能各异的机器人各显神通,令人大开眼界。 

  该研究院的创建者是武科大信息学院闵华松教授。他是中国第一代互联网码农,研发出中国第一代协作机器人,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网络协同制造与智能工厂”专项评审专家,在国内协作机器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公司做兼职科学家。2020年9月,他成功入选湖北省优秀博士后。 

  自学成为中国第一代互联网码农 

  本科就读机械专业的闵华松,爱好广泛。入校后,他加入了诗歌社、作曲班、合唱班,是十足的文艺男青年。凭借充沛的体力和精湛的球技,他还成为学校足球队的队员。 

  在大学第一次“触电”计算机后,从此,他专注于此。“就想知道电脑上的东西怎么实现的?”为了争取尽可能多的上机时间,他主动到学校计算机中心帮忙维护电脑。半年后,就成了玩计算机的高手。在20世纪80年代末,微型计算机稀缺的年代,他用计算机完成了毕业设计。 

  硕士就读数控专业,他不满足于课堂上有限的学习,找国外的网友花了近百美元,购买了《Windows95系统编程》。收到比砖头还厚、全英文的书,他如获至宝。之后,他所有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来看书、编程。怀着“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好奇心,他自学掌握了扎实系统的编程语言,成为中国第一代互联网码农。 

  当身边的同学热衷在电脑上打游戏,而他却热衷于在键盘上编码。有时看到同学闯关屡屡失败,他就拿来“练手”,寻找游戏的漏洞,然后修改程序,以“秒速”打完通关。 

  “闵华松编程很厉害!”在同学们佩服的目光中,他更加痴迷计算机。而他码农的名声,也传播开来,找他写程序的人源源不断。最火的时候,他做4个码农群里的版主,大家遇到问题,都找他求助,而他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为了资深码农。  

  教授转行到北航做博士后 

  真正与机器人打交道,是在闵华松破格聘为教授后。当时,他不到40岁,思考着“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摆在面前的路有两条:出国做访问学者,进博士后站工作。 

  出国访学一般是一年,“走马观花地做访学,不如扎扎实实地做几年博士后。”他想深入研究自己喜欢,但一直没机会涉足的机器人领域。在与爱人充分沟通后,闵华松放弃教授的优厚待遇,放弃学院副院长的职位,2008年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站。 

  他跟随导师、国内机器人界的领军人物王田苗教授,参加制定“十二五”规划。王教授提出,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有哪些?中国应该重点发展哪些核心技术?你们充分调研一下。 

  带着导师交给的重任,也带着中国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闵华松不敢有丝毫懈怠。每天,不是在赶往企业的路上,就是在企业的车间里。半年里,他从南到北,跨越十多个省,走访二十多家企事业,几乎走遍当时所有涉足机器人的单位,拿出了详尽的调研报告。 

  调研的结果是:进口机器人占据中国机器人市场的80%以上,只占市场10%左右的国产机器人性能低,特别是电机、减速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全部是进口。中国机器人的研发方向是:机器人模块化、功能部件产业化。而他定下自己的研究目标是:攻克协作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研究工作举步维艰,国外机器人技术遥遥领先,但是实行技术封锁,查得到的公开发表论文,只能看到少量图表。一切都要靠自己! 

  买来一个国外二手的机器人,他开始“庖丁解牛”式的工作。先是动手把零部件一个一个地拆开,边做记录,边做分析,再一个一个地组装还原。他每天和机器人泡在一起,用了整整一年,“学习吸收了机器人的每个环节和所有技术。” 

  只要看到机器人相关的书,他都想尽办法买来研究。办公室、实验室、宿舍里,到处是机器人的书。无数个夜晚,伴随着键盘清脆的低吟,他写出一段段代码。 

  想象着这些代码,将丰富和美好这个世界,他兴奋得不眠不休,相继攻克了操作系统、运动学算法、语言解析器、伺服控制电路板等,一个又一个的“卡脖子”技术。   

  研发出中国第一代协作机器人 

  闵华松2010年从博士后出站,回到武科大。学院腾出一间办公室给他做实验室,学校给了一笔科研启动费。 

  科研总是在“与时间赛跑”。购买设备,招收学生,他亲力亲为。机器人有腰、肩、肘3个大关节,有腕部3个小关节。如何做成模块化?闵华松自己设计,自己画图,请企业制造零部件,然后自己组装机器人。 

  看文献、写代码、画图纸……科研工作是单调的。“只要双手触摸到键盘,内心便会变得宁静。”闵华松乐在其中。夜晚,常常是他科研工作的高光时刻,坐在电脑前写代码,一写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写到第二天天明。 

  “写代码要求非常强的逻辑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停不下来,也不能停。”他说,“看到写出的简洁、有趣的代码,很有成就感。”长时间地写代码,脑力和体力的严重透支,40岁他的头发开始稀疏了,颈腰椎也时时疼痛,常常贴着膏药。 

  历经5年,经过反复的试验,他带领团队把电机、减速器和控制器等,做成各种规格的模块化,安装在机器人的六个关节处,成功研制出单臂机器人,起名“伍斯特”,成为中国第一代自主研发的模块化协作机器人。 

  2015年,第12届国际光电子博览会在武汉举办,他受邀把伍斯特带到会展上。伍斯特听着操作人员的语音指令,识别目标,拿取物品……受到专家和观众的广泛关注。 

健康游戏忠告 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 提示:本站为防止低俗内容出现,用户发表的评论及上传游戏需本站审核后才能显示出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