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游戏频道 > 网页游戏 > 游戏资讯 > 正文返回列表页

第一个吃螃蟹:App Store首批开发者信条

编辑:瑞安网 来源:腾讯数码 发表时间:2017-10-02 15:13 人气 | 查看所有评论

导语:2007年元旦刚过,徐子瞻和4个年轻人聚在北京,除了做他们赖以为生的软件外包业务,某天晚上还非常有仪式感地看了一场10000公里以外的发布会,在当时看海外发布会这件事极其困难,当然这难不住做软件开发的他们,就是这场在当年关注度不高的发布会,以及那

导语:2007年元旦刚过,徐子瞻和4个年轻人聚在北京,除了做他们赖以为生的软件外包业务,某天晚上还非常有仪式感地看了一场10000公里以外的发布会,在当时看海外发布会这件事极其困难,当然这难不住做软件开发的他们,就是这场在当年关注度不高的发布会,以及那

2007年元旦刚过,徐子瞻和4个年轻人聚在北京,除了做他们赖以为生的软件外包业务,某天晚上还非常有仪式感地看了一场10000公里以外的发布会,在当时看海外发布会这件事极其困难,当然这难不住做软件开发的他们,就是这场在当年关注度不高的发布会,以及那个后来被称为“帮主”的日渐消瘦的长者,让这个10人团队,在10年的时间里扩充到400人,成为国内第一家登录主板的纯手游公司,并被评为“中国十大App设计开发公司”。

第一个吃螃蟹:App Store首批开发者信条

当然这都是后话,彼时能够带给他们震撼的就是那部被叫做iPhone的手机,而真正成就他们的却是一年后才上市的App Store。没有人能够说清第一代iPhone到底为什么吸引人,就像徐子瞻他们自己也说不清那个晚上为何异常兴奋,他们只知道一件事:“iPhone is everything for everyone”, 这个手机就是未来。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他们只说对了一半,10年来iPhone之所以屡屡被认为引领未来,有相当大的功劳要归于App Store及其生态链,这个在当年要挑战Symbian、Linux以及Windows Mobile三大主流移动操作系统的新生儿,虽然一出生就站在了iPhone以及乔布斯这两大巨头的肩膀上,但要想获得国内开发者的认同绝非易事,而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开发者,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是要付出极大勇气的。

1

那个熬夜看完iPhone发布会的徐子瞻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对iPhone一直念念不忘,在大学时代就接触苹果产品,对其产品和精神非常崇拜,并自诩为果粉中的hard core的徐子瞻在iPhone发布以后,第一时间叫朋友从美国买了一台,用他自己的话说:“使用后被彻底震撼”,随即只用了很短时间就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公司转型,放弃原来的外包业务,转向iPhone应用的开发。

这个决定对于当时的团队来说需要勇气,首先放弃外包意味着公司断了收入,要在当时的App Store 通过付费下载赚到钱,就需要去和世界一流的开发者比拼,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有挑战的是设计的比拼,作为一个来自中国的初创小团队,怎么能设计出全球用户喜欢的App成为最大的挑战。

与徐子瞻同样被iPhone吸引的还有Wesley,2009年初的时候他还在一家游戏公司打工,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并没有做喜欢的事情”,而那一年的春节他入手了一台iPhone,并且从刚刚上线半年的App Store上下载了几款小游戏,就是这一夜,躺在床上玩了一夜游戏的Wesley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辞职,自己开发游戏!

Wesley有点叛逆精神,他觉得当时国内盛行的端游、页游都不能接受,反倒是GB、PSP等掌机很合他的胃口,所以他坚信同样的体验移植到iPhone上,再加上触屏操作一定会大受欢迎。于是程序员出身的他单枪匹马,拉上一个外包设计就开始了“吃螃蟹”似的创业。

与徐子瞻和Wesley两位独立开发者不同,陈晏堂所在的合合信息在2009年12月初次登陆App Store之前,就已经与三星、moto合作,并且尝到了预装的甜头。但是从彼时风头正劲的Windows Mobile平台移植到初生牛犊一般的App Store,也是由于其创始人镇立新博士预见到了iPhone的智能化趋势以及App Store的生态威力,而在2009年能够在手机上解决名片扫描的痛点(那时还没有大规模使用二维码),登陆App Store之后想不火都难,以我身边人为例,这款名为《名片全能王》的应用,几乎是那时的装机必备。

2

仅用两周就开发出第一款游戏的Wesley对处女作的期待没有那么大,0.99美元的定价让他觉得如果能有10个人下载就很开心了,出乎意料的是,第一天居然有接近100人下载了这款叫做iDragPaper的小游戏,在今天看来这款游戏依然有它的卖点,排行榜功能可以带来近乎病毒似的传播效率。

同样采用以小博大策略的徐子瞻和他的团队也上线了第一款App,这个在今天看来仍不过时的工具叫 “Translator”,是利用Google Translate API做的一款翻译App。这个App技术难度不大,挑战在于设计。

聪明之处在于,他们借鉴了当时 iPhone上短信的设计,以对话泡泡的形式来展示翻译,最终证明这个设计极为简洁并且符合iPhone用户的天然习惯,其结果就是,”Translator”上线第一个月依靠付费下载的商业模式,挣到了10万元人民币。

“虽然只是一笔很小的钱,但当时这让我们非常惊喜,高兴得跳起来,因为这不仅让我们这个小团队在断掉外包后能够活下去,同时这证明了我们这个中国草根创业团队能够做出全球用户都喜爱的产品。”

这番在今天听起来都饱含激情的言语,对彼时的开发者来说是莫大的鼓励,有一点徐子瞻说得很对——App Store从创立伊始就存在的付费下载的商业模式,对平台本身、对开发者、对用户三者来说,恰好找到了共同的利益平衡点,而在之后的9年中,这一最基本的商业模式从未改变。

这个在今天看来天经地义的商业模式,背后却写满了幸运与艰辛。

对徐子瞻这样的草根初创团队来说,新平台上的第一个作品在第一个月就能盈利10万元,除了敏锐的嗅觉以外多少还有一些幸运的成分,要知道在2008年,稳居移动操作系统头把交椅的Symbian仅一个季度的出货量就达到1850万部,而此时iPhone的累积销量连Symbian的零头都不到,只有680万部,Symbian携旗下五大手机巨头在国内攻城略地,设立研发中心,开发者大会贯穿全年,显然,为当时一部卖到8000多元的诺基亚N95机皇开发App更有前途。但幸运的徐子瞻和他的团队却在Symbian最风生水起的时候转投iOS怀抱,除了幸运和勇气我不知道再用什么去形容了。

但是对于App Store平台来说,初始的运营总是写满艰辛,那时用户们最津津乐道的行为就是“越狱”,各种“李鬼”应用商店遍布网络,几乎没有人为这个平台付费下载App,这个从Symbian时代就沿袭过来的使用习惯,直到iPhone 5s发布之后才渐渐消弭,可见平台推行的阻力之大,用户之顽固。

3

就像少年的成长那样,前行路上总是少不了彷徨与迷茫,但最重要的是不能停下前行的脚步。

徐子瞻及其团队的第一款App “Translator” 上线并带来下载和收入后,坚定了围绕iPhone和App Store来制作产品的理念。他们清醒地意识到,App Store为偏隅西南的草根团队来带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这是几乎没有任何商务和市场营销能力,只懂埋头开发,不懂如何俘获用户,更不用说实现收入的绝大多数初创者所梦寐以求的机会。

健康游戏忠告 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 提示:本站为防止低俗内容出现,用户发表的评论及上传游戏需本站审核后才能显示出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