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劫持已成常态 游戏厂商与平台该如何应对?
导语:随着移动游戏行业竞争的白热化,市场中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各类型法律纠纷也日趋多样化与复杂化。有鉴于此,手游那点事与有着资深游戏行业相关法律经验的杨杰律师团队联合推出了《“游”法可依》这一旨在为广大游戏企业主普及游戏相关法律知识的栏
导语:随着移动游戏行业竞争的白热化,市场中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各类型法律纠纷也日趋多样化与复杂化。有鉴于此,手游那点事与有着资深游戏行业相关法律经验的杨杰律师团队联合推出了《“游”法可依》这一旨在为广大游戏企业主普及游戏相关法律知识的栏
随着移动游戏行业竞争的白热化,市场中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各类型法律纠纷也日趋多样化与复杂化。有鉴于此,手游那点事与有着资深游戏行业相关法律经验的杨杰律师团队联合推出了《“游”法可依》这一旨在为广大游戏企业主普及游戏相关法律知识的栏目。
在每期的《“游”法可依》当中,手游那点事都会列举当下移动游戏市场中最受关注的法律纠纷案例,并邀请杨杰律师团队中的资深专业律师进行法律层面上的解读。而第一期《“游”法可依》的主题,正是当下最为热门、令广大游戏厂商和游戏平台深受困扰的“流量劫持”。
行业背景
其实流量劫持并不是新鲜的事物,在以往网站和页游运营上已经是屡见不鲜。只不过发展到现阶段,除了传统的DNS劫持以外,还出现了类似于替换广告、替换安装包等新型手段,令游戏厂商防不胜防。流量劫持,也令游戏平台(渠道)、游戏发行商以及用户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真实案例
案例一:何先生是国内一家中型游戏平台的负责人,2016年以来,其平台参与了某爆款手游的联运,但此后的分成情况一直不是太好。为了找出原因,何先生从自家的APP内下载了该爆款手游的安装包,结果发现,最终变成了别家渠道商的包。“我装好游戏后,在里面玩了一下,充了几千块钱,而这些钱完全没有反映到我们这里。”很显然,何先生公司的游戏安装包被劫持了,“我没想到的是,专门从自家APP内下载的,也会遇到这种情况。”何先生说,这样的劫持非常难被发现,“因为用户下载的还是同一款游戏,不影响使用,所以曝光的很少。”但渠道商却会因此受到影响,“等于这款游戏的结算和分成都被截到别人家去了。
案例二:广告展示流量劫持,常出现在游戏内视频广告中,劫持者一旦发现有广告展示行为,就把原来的广告展示替换成自己接的广告进行展示。这种对CPT类的广告投放影响最大,花了很多钱做广告,以为用户看到了,实际上用户没看到。而更有甚者,玩家在点击广告后,跳转到了其他游戏公司竞品游戏下载页面上。
媒体点评
案例一中的何先生的遭遇恐怕并不是个例,如果并非数据表现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差太大,可能他也不会发现自己平台遭受了流量劫持。而案例二中的流量劫持,更是近期频繁出现的新型劫持方式,由于开发者和广告主很难对每一条广告做到实时监控,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如何定义流量劫持?流量劫持触犯了我国哪些法律法规?在遭遇到流量劫持后,厂商和平台又该如何应对?杨杰律师团队针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了解答。
律师点评
1.法律定义
流量劫持其实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而是一个互联网行业的衍生概念,目前实际上尚无准确的定义,一般来讲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络数据进行篡改的行为。而从其行为类型来看,包括了浏览器劫持、数据劫持、运营商劫持,营销推广劫持等。对于将游戏平台的游戏包替换,广告链接替换等,其操作通常是通过技术手段对用户的浏览、安装等行为进行篡改,以达到牟利的目的。而针对以上劫持行为却有不同的法律评价,轻者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重者可能涉嫌构成刑事犯罪。
据不完全了解,目前 流量劫持大体存在以下几种形式:
浏览器劫持
浏览器劫持是被曝光最多流量劫持方式之一,例如玩家想下载游戏A,到手后却发现变成了游戏B又例如玩家点击网页上的游戏广告进入之后,却发现是另外一款游戏的页面。其原理是当点击某个链接时,浏览器要求某个网页时,通过技术手段,会被重新导向另一个网页。许多游戏厂商都遇到过这种事。这种现象,有时是出于游戏厂商之间的竞争;有时也可能是运营商为了自己的利益,想要劫持流量变现。
数据劫持
数据劫持也是常见的劫持方式,这在社交媒体和今日头条都属于重灾区。例如,有一段时间,微信许多很大的公众号,下方都出现了很多低俗的广告推广。很多人在骂微信对广告的投放没有下线,但后来腾讯公司解释,此类低俗广告并非微信产品团队运营的广告,而是由于第三方对部分微信页面进行恶意流量劫持后投放的低俗广告。
运营商劫持
例如当用户在下载某款游戏时,其安装包下载链接会被劫持到另外的地址,导致用户下载的已非原来的游戏安装包,而是经过伪装后的另外的安装包。2016年底曾出现了谷歌浏览器安装包被劫持的事件:网友在谷歌官方网站下载谷歌浏览器时,安装包下载链接被劫持到https://wb.xxxx/?id=xx,此时用户下载到的根本已经不是正常的谷歌浏览器安装包,而是恶意软件精心构造伪装的”谷歌浏览器安装包”。后来被初步判定为是一起运营商流量劫持事件。
营销推广劫持
简而言之,就是根据用户使用营销推广方式将信息传递给用户,主要方法包括,搜索引擎优化,付费排名、精准广告、推送等。如果说前两种劫持都是未经用户许可的私自偷换,那么这第三种则多采取“推荐使用”“安全提醒”等看似合理的方式,强迫或者误导用户改用自己推荐的应用,实质上也是一种流量的变向劫持。
2.法律分析
以上流量劫持的方式,根据不同主体和不同行为在法律上也有不同评价,首先,合理利用营销手段实现流量劫持,本质上不违法,但如果违背诚实信用的原则,可能会构成不正当竞争。例如,凤凰网起诉今日投条流量劫持一案中,在双方明显具有竞争关系的前提下,后者购买了“新闻下载”的相关关键词并赋予了很高的权重。已涉嫌不正当竞争其次,如行为人使用非法手段,包括恶意代码、恶意程序等侵入计算机程序的,则很有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涉嫌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或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等罪名,行为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3.对于流量劫持行为如何应对呢?
1)、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应对,比如采取一些技术手段防止网址不被篡改,或者采取技术手段使app安装包不易被抓取;
2)、若发现恶意的流量劫持行为,要及时采用公证或其他方式取证,为日后的维权保留证据;
3)、通过正式途径或委托律师向侵权方进行交涉,要求侵权方立即停止流量劫持的行为;
4)、若流量劫持为运营商所为,可以尝试向运营商的主管部门或上级投诉。
5)、必要情况下,要积极采取法律途径维权;
6)、若侵权人行为严重涉嫌刑事犯罪的,受害人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寻求公权力的救助。
- 手游流量厂商正不断数亿、上十亿资本变现2017年09月06日
- 手游新老渠道间的博弈是否能打破流量困局?2017年04月22日
- 坦克联盟已成过去式? LOL防御装备将迎来大改2017年02月19日
健康游戏忠告 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 提示:本站为防止低俗内容出现,用户发表的评论及上传游戏需本站审核后才能显示出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