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改编电影哪些地方值得吐槽?八大点待改进(3)
导语:导语:解决方案:在关于战胜邪恶的故事中,丰满的反派形象至关重要,他可以给英雄提供战斗和拯救世界的动机。观众们更喜欢讨论汉斯·克鲁勃,而不是约翰·麦克莱恩的原因在于,如果处理得当,反派会比电影本身更具
导语:解决方案:在关于战胜邪恶的故事中,丰满的反派形象至关重要,他可以给英雄提供战斗和拯救世界的动机。观众们更喜欢讨论汉斯·克鲁勃,而不是约翰·麦克莱恩的原因在于,如果处理得当,反派会比电影本身更具娱乐性
解决方案:在关于战胜邪恶的故事中,丰满的反派形象至关重要,他可以给英雄提供战斗和拯救世界的动机。观众们更喜欢讨论汉斯·克鲁勃,而不是约翰·麦克莱恩的原因在于,如果处理得当,反派会比电影本身更具娱乐性。
游戏改编电影应当尽早摆脱公式化的反派形象,给予观众们更具深度的人物。
3、糟透的台词
这里有一些游戏改编电影中糟糕的台词示例:
“你看,你的父亲就像我事业中的牛奶。但就算牛奶,也是有保质期的。”——《街头霸王:春丽传》 警察(M。 Bison)
“这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冰块!”——《古墓丽影》布莱斯(Bryce)
说实话, 公厕里墙上的打油诗都比这种恶心的台词要好得多,你甚至会怀疑,写出这些台词的人是不是从来没有和另一个人类聊过天。
解决方案:影迷们并不会要求每一部电影都有莎士比亚一般深邃的台词,但这并不意味着观众们需要忍受这些有损智商的垃圾台词。
多花点时间写台词,或者干脆换一个语言组织能力更好一点的写作者都能解决问题,千万不要随便从初稿里拿点东西出来糊弄观众,这样也许就能根除那些糟透了的台词。
2、破坏优秀的游戏机制
游戏拥有极大魅力的原因之一在于,英雄拥有独特的能力与周围的世界产生互动。《马克思·佩恩》有子弹时间,《波斯王子》有时间操控,这些能力都很容易在荧幕上呈现出来。
这些能力对于改编电影来说,意义重大。如果呈现正确,就会让游戏粉丝们默默认同,或者让他们融入电影之中,觉得一切都合情合理。
不幸的是,这种幻想很难实现。导演们似乎不会重现那些游戏里的标志性动作,比如《刺客信条》里的信仰之跃,或者《格斗之王》中的终结技,他们只会让角色站在巨大的霓虹灯上,仿佛这样就能够得到观众们的赞扬。
游戏的粉丝们根本不会买账,这种滥竽充数的手法只能找来一片白眼和失望的叹息。
解决方案:如果能有这么一次,一部游戏改编作品能够找到一种办法,完美地重现游戏中最标志性的动作或者特效,粉丝们一定会大力支持。
如果这种机制真的能够做出来,希望片方确实了解这种机制出现的情况,而不是随意加在片尾的彩蛋里。
1、不了解受众
改编游戏时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明确电影的受众群体。有些电影试图获得游戏铁杆粉丝的认同,因而限制了他们的视野。而另一些瞄准大众观影市场的片方则面临另外的问题,他们在一开始就稀释了这部游戏值得被改编的最重要的核心。
大部分人试图讨好所有观众,最后的结果是一团混乱,比如2007年,导演泽维尔·吉恩斯试图将《杀手47》拍成一部动作电影,2015年,另一部改编作品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生化危机》的电影系列新作,带上了“终章”的名号,也是一个试图取悦所有观众的例子,其结果是完全失去了本身的特点。在作品刚开始筹备时,他们的困惑在于,不知道电影应该拍成什么样的,也不知道电影是拍给谁看的。要拍成恐怖片?动作冒险片?是不是要拍得严肃?这些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
观众会觉得,有这些投出去拍改编电影的钱,还不如认真做几次观众调研。
解决方案:目标观众是首要考虑对象,如果对象群体不大,那么就出现了其他问题。《死侍》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很好,既叫好,又叫座。
创作者应该和限制级电影有一样的视野,对于自己的目标受众有明确认知,这种精确定位非常有价值。希望下一部游戏改编大作不要再没头没脑地试图招揽所有观众,而是明确地知道这部电影是拍给谁看的。(来源:界面 翻译:张琦国)
- 游戏改编电影北美票房Top10:古墓丽影居首 魔兽第十2017年02月24日
- 日本游戏人士谈VR市场:中国VR体验太逊2017年02月24日
- 2016年印度游戏市场报告:玩家更喜欢策略、博彩类游戏2017年02月24日
- 2月24日TFC泛游戏投资交易会携精英团队共襄盛举2017年02月23日
- 2017年游戏市场预测:网易挑战腾讯霸主地位2017年02月23日
- 网易Q4游戏净收入89.59亿元 同比增长62.8%2017年02月23日
健康游戏忠告 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 提示:本站为防止低俗内容出现,用户发表的评论及上传游戏需本站审核后才能显示出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