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游戏频道 > 娱乐八卦 > 游戏趣闻 > 正文返回列表页

手游即将实行人脸识别?防止小学生

编辑:瑞安网 来源:牛游戏 发表时间:2017-03-09 07:42 人气 | 查看所有评论

导语:为了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提出“网游宵禁”,禁止未成年人0到8点期间玩网游。现在人大代表何寄华提议,企业应严格实施手游实名认证。“用户每次进入手机游戏账号登录时,应进行人脸识别,做到人证合一,不能进行身

导语:为了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提出“网游宵禁”,禁止未成年人0到8点期间玩网游。现在人大代表何寄华提议,企业应严格实施手游实名认证。“用户每次进入手机游戏账号登录时,应进行人脸识别,做到人证合一,不能进行身

为了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提出“网游宵禁”,禁止未成年人0到8点期间玩网游。现在人大代表何寄华提议,企业应严格实施手游实名认证。“用户每次进入手机游戏账号登录时,应进行人脸识别,做到人证合一,不能进行身份识别的,都视为未成年人,禁止使用。

手游即将实行人脸识别?防止小学生

“手机游戏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而崛起的新兴业态,规范发展、适度使用能娱乐身心、启发智力,但若未成年人过度沉迷,接触不健康内容,甚至陷入‘消费陷阱’,会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昨日,全国人大代表、省核工业地质局局长、民盟湖南省委副主委何寄华建议,加强未成年人手游管理,撑起健康成长“保护伞”。

手游即将实行人脸识别?防止小学生传奇最经典网页版,多人团战跨服竞技玩法冰火战场,十年最经典游戏,英雄合击,3D特效绚丽,赶紧注册试玩一下, 【点击进入】

沉迷手游导致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良

据悉,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达1.7亿,约占全体网民的23.4%。孩子们在每个周末使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超过1小时的比例达43.66%。

何寄华介绍,最近,某机构对中部某省会城市的三所中小学12个班级的621名学生进行现场无记名问卷调查,10-13岁中小学生中接触手游的学生高达96%。初中209名学生中,通过手机支付等方式购买游戏道具、游戏等级服务等的学生高达61%。“过度沉迷手游会对身体发育、视力产生不可逆的影响,还会让未成年人性格变得孤僻,难以感知真实社会的人情冷暖。”

手游即将实行人脸识别?防止小学生

何寄华表示,实名认证在手游市场名存实亡。微信、支付宝、QQ等网络支付方式确实给市民带来快捷和便利,但我国频频发生的儿童、青少年陷入游戏“消费陷阱”的事件应引起家长们及国家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由于很难证明手游是由未成年人独自完成交易,且其本人并不明确自己通过手游消费的后果及影响,手游消费清退的难度较大,这也成为很多监护人维权难的关键。

同时,少数手游企业缺乏道德担当,为了吸引玩家眼球,为游戏造势,低俗营销时有出现。利益驱动之下,上线一些不健康的手游内容,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实施手游实名认证,进行人脸识别

据了解,文化部在2010年出台的《网络游戏暂行管理办法》专门为未成年人进入网络游戏设置了“防火墙”。相关条款明确,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

手游即将实行人脸识别?防止小学生

“建议加强对网游相关法规的执行督查。”何寄华说,监管部门要加强督查,加大对违规企业或公司的惩处力度,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细化条文内容。职能部门要加紧完善相关机制,加强针对未成年人游戏内容的审核与把关,确保未成年人使用绿色、健康的手机游戏。

何寄华认为,网游企业应严格实施手游实名认证。“用户每次进入手机游戏账号登录时,应进行人脸识别,做到人证合一,不能进行身份识别的,都视为未成年人,禁止使用,这样才能有效区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用户。”对于违规操作的手游企业或公司给予相应处罚,产生严重后果的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同时,设立未成年人手游服务限制。何寄华建议,电信、手游开发及销售商在消费者支付游戏费用时,必须即时发布消费提醒短信,并通过单独的支付密码确认手游消费为成年人或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支付。对于违规操作的游戏运营商,家长可向文化主管部门进行投诉,监管部门可依据相关条例进行追责和处罚。

健康游戏忠告 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 提示:本站为防止低俗内容出现,用户发表的评论及上传游戏需本站审核后才能显示出来,谢谢